政治理论
百年党史
中共党史大事件3

中共党史大事件3

31. 取得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 时间:1930 年 -1933 年
  • 地点:江西、福建
  • 结果: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从 1930 年 10 月至 1933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采取“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32.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

  • 时间:1933 年 -1934 年
  • 地点:江西、福建
  • 结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从 1933 年 9 月 25 日至 1934 年 10 月,蒋介石调集约 100 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 1934 年 10 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33.长征

  • 时间:1934 年 -1936 年
  • 地点:经过江西、贵州、四川、陕西等 14 个省份
  • 结果:红军长征胜利

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34.湘江战役

  • 时间:1934 年
  • 地点:广西
  • 结果: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193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至 3 万余人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35.遵义会议

  • 时间:1935 年 1 月
  • 地点:贵州遵义
  • 结果: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6.四渡赤水

  • 时间:1935 年 1 月
  • 地点:川贵边界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7. 巧渡金沙江

  • 时间:1935 年 5 月
  • 地点:长江上游

1935 年 4 月 28 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金沙江渡口,企图毁船封江,将红军围堵在金沙江畔。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峻。如果红军不能顺利渡过金沙江,就会被国民党军压进深山狭谷,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 年 5 月 3 日至 9 日,红军避敌锋芒,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仅凭 7 只渡船,经过 7 天 7 夜的奋战,将 2 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38. 强渡大渡河

  • 时间:1935 年 5 月
  • 地点:四川

1935 年 5 月,中央红军到达四川省石棉县,准备渡过大渡河。而国民党军也在这里布置了重兵,企图将红军消灭于大渡河以南地区。5 月 25 日凌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孙继先率领“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为红军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不过,当时河边只有几只小船,无法在短时间内把红军全部运送过河。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开辟第二个通道,就是离此地 240 里的泸定桥。

39. 飞夺泸定桥

  • 时间:1935 年 5 月
  • 地点:四川

1935 年 5 月 29 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在王开湘、杨成武的指挥下,红四团 22 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夺下了泸定桥。22 名勇士中,有 4 人牺牲,18 人幸存。

40.一二九运动

  • 时间:1935 年 12 月
  • 地点:北平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的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1.瓦窑堡会议

  • 时间:1935 年 12 月
  • 地点:陕北
  • 结果: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 年 12 月 17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等十余人。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2.西安事变

  • 时间:1936 年 12 月
  • 地点:陕西西安
  • 结果:和平解决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同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43. 洛川会议

  • 时间:1937 年 8 月
  • 地点:陕西
  • 结果: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 年 8 月 22 日至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

44. 平型关大捷

  • 时间:1937 年 9 月
  • 地点:山西
  • 结果:八路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 115 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45. 第二次国共合作

  • 时间:1937 年-1946 年

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 8 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0 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1946 年 6 月全面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