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中的“主客体”分析法
在定义判断题目中,很多定义的句子结构都遵循着“谁”对“什么”做了“什么事”的模式。这里的“谁”就是主体,“什么”就是客体。准确地识别和匹配定义中的主体和客体,是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锁定正确答案的关键。
一、核心概念
什么是主体和客体?
- 主体:简单来说,就是动作的发出者或事件的主导者。在定义中,通常是某个行为的执行单位,比如“国家机关”、“企业”、“个人”等。
- 客体:指的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行为作用的对象。它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信息”、“权利”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吃饭”。
- 我:是“吃”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所以是主体。
- 饭:是“吃”这个动作的承受者,所以是客体。
在公务员考试的定义判断题中,这个逻辑同样适用。定义会描述一个相对复杂的行为,但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简化为“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例如:“路怒症:指机动车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因焦躁、愤怒情绪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
- 主体:机动车驾驶者。
- 行为/客体: 定义的核心在于“攻击性行为”,但这个行为是主体发出的,是主体的表现。这里更强调主体的身份。
二、真题讲解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可以看到主客体分析法在实战中的强大作用。
主题:主体不符
例1:(2016江苏)路怒症:指机动车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因焦躁、愤怒情绪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
下列不属于路怒症的是()。
- A. 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张感觉汽车被碰了一下,下车一看,果然是后车刹车不及时追尾了。小张猛踢后车车轮,大声责怪其司机并且索要赔偿
- B. 妻子开车送老陈去上班,一辆小汽车突然窜到了面前,险些撞到他的车,老陈下车拦住那辆车,把司机痛斥一顿
- C. 小李开了8年车,技术高超,每次被人超车,都忍不住狂踩油门追上去,直到反超并羞辱对方一番才罢休
- D. 小王正在赶路,旁边车子中飞出一个纸团突然落在他的挡风玻璃上,小王十分生气,他猛按喇叭,嘴里骂个不停
主题:主体与客体双方的限定
例2:(2017年江西)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 A. 职工小周因工作调动的问题与当地劳动部门发生争执
- B. 某企业职工小张和小李因工作上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
- C. 两个单位之间因职工小刘的借调问题而产生矛盾
- D. 职工老王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而与工厂争执
主题:客体性质的辨析
例3:(2014年春季多省联考)经营性资产:是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资产。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单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其运营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原则。从会计角度看,主要指企业因盈利目的而持有,且实际也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营性资产”的是:
- A. 某电视机厂中积压的黑白电视机
- B. 建设中尚未投入使用的水力发电站
- C. 某外贸公司用于交纳税金的银行存款
- D. 某重点中学新购入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
主题:主体的辨析(执法资格)
例4:(2024江苏C类)涉农执法: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涉及“三农”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问题开展的执法活动。
下列不属于涉农执法的是:
- A. 某食品工厂生产的饮料经抽样检测,有多项不合格,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做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 B. 执法大队经调查取证,查实辖区内的某农贸经营部销售假农药,依法责令其召回已售出的该农药,并对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
- C. 在对某乡村猪肉交易市场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郑某售卖的猪肉没有检验标识,依法对他进行了处罚
- D. 种瓜大户老刘为了扩大销路,在瓜园门口挂上了“香瓜开园啦”的条幅。邻居张律师说,他未经批准打广告,不合法,建议他撤下横幅
主题:核心关系方的辨析(中介机构)
例5:(2024四川)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或个人与资金短缺单位或个人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即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间接融资的是:
- A. 众多网民把自己的闲置资金投放到某公司理财项目中,由该理财项目借贷给需要贷款或者借款的个人
- B. 小李前段时间把一部分资金借给了小王,由于小王的朋友小杨的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小王便把这部分资金借给了小杨
- C. 甲公司最近结余一笔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存到乙银行,由于丙公司恰巧申请借贷,乙银行便把这部分资金贷款给丙公司
- D. 小张有一笔闲置资金,看到某借贷机构正在募集资金,便把这笔钱投入该机构,该机构将众多“小张”的资金借贷给其他人或者企业
主题:客体的辨析(攻击对象)
例6:(2016山东)替代性攻击,即遭受挫折后由于无法直接向挫折制造的源头表达愤怒或不满,而将怒气发泄到另外的“替罪羊”身上,“替罪羊”往往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替代性攻击的是:
- A. 甲在工作中被老板责备,心怀不满,回家后因为一件小事责骂妻子
- B. 乙上课时受到老师批评,心中憋闷,下课后在学校超市把货架上的方便面全部捏碎
- C. 丙和邻居发生冲突时被迫忍气吞声,后趁天黑将邻居家的汽车车胎扎漏
- D. 丁路过树下时被树上的鸟粪砸中,感到很生气,轰走了上来乞食的流浪猫
主题:主体的辨析(行政机关)
例7:(2019江西法检)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性的行政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决策的是:
- A. 某市政府为倡导垃圾分类,制定了《垃圾分类实施管理办法》
- B. 某省政府为建设高速公路占用农民土地,制定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 C. 某省消费者协会为规范顾客自带酒水、餐饮企业收取开瓶费等问题,制定了《餐饮业经营行为规范》
- D. 中国政府为继续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防止亚洲国家陷入新一轮金融动荡,公开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
三、技巧总结
- 第一步:画出关键词。阅读定义时,第一时间找出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词语。谁?对谁?做了什么?
- 第二步:精准定位。明确主体的身份(如企业、个人、国家机关)和客体的性质(如具体物品、抽象权利、某种行为)。
- 第三步:严格匹配。将选项中的主客体与定义中的主客体进行一一对比。只要有一方不符合,就可以立即排除该选项。
- 注意隐含信息。有时定义不会直接说“主体是A”,而是通过描述行为来限定主体,例如“路怒症”的行为主体必然是“驾驶员”。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挖掘这些限定条件。
掌握了主客体分析法,就等于拿到了一把解开定义判断题的“万能钥匙”,能够显著提升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