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导论

导论

考点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3.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 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5.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考点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重要】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②“两个结合”是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两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开辟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理论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是最现实、最鲜活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更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拓展与点拨

①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举例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天下一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而不同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发展人心和善

② 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创新。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3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考点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重要】

  1. 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 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内容,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构成了这一思想体系的四梁八柱,发挥着统摄作用;“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治国理政各方面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对新时代伟大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全景式地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3. 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4. 科学体系 = 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拓展与点拨 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价值立场,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坚持自信自立是内在精神特质,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坚持守正创新是鲜明理论品格,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坚持问题导向是重要实践要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原理。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进步和解放的崇高理想。

考点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重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内在贯通、相互成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考点5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重要】

①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③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