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问题
一、核心概念
1. 最值问题分类与解题方法
最值问题分为三类:最不利构造、数列构造、多集合反向构造。核心解题思路为极端分析法(构造符合条件的极端数值)
(1) 最不利构造问题
题型特征:题干含"至少…保证…"
解题方法:
- 最不利情况数 = 所有不满足目标的情况总数
- 答案 = 最不利情况数 + 1
核心思想:考虑所有可能的不利情况,再加1个确保目标达成
(2) 数列构造问题
题型特征:求"某个主体排名第几时最值"(如"第三名最少得几分")或"最……最……"
解题步骤:
- 排序定位:设所求量为x
- 反向构造:
- 求最大值→其他量尽可能小
- 求最小值→其他量尽可能大
- 加和求解:根据总和列方程
- 取整规则:求最小值时向上取整;求最大值时向下取整
(3) 多集合反向构造问题
题型特征:求"全部满足的至少有多少"(如"四科目都喜欢的最少人数")
解题方法:利用容斥原理的反向思维,先求每项不满足的数量
2. 解题核心思想演示
我们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数列构造问题的核心思想:
场景模拟:分糖果
假设有20颗糖果,要分给小明、小红、小刚三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到1颗,且三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各不相同。问:分到糖果最多的小朋友,最多能分到多少颗?最少能分到多少颗?
求"最多"的最大值(最多的小朋友最多能分到几颗)
- 核心思想:要让一个量最大,就让其他量尽可能小
- 构造过程:想让"最多的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达到最大,就需要让另外两个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数量尽可能少
- 具体分析:
- 根据约束条件,每人至少1颗,且数量不同
- 让小红拿1颗,小刚拿2颗(因为数量要不同)
- 此时,剩下的糖果都给小明: 颗
- 结论:最多的小朋友最多可以分到17颗
求"最多"的最小值(最多的小朋友最少能分到几颗)
- 核心思想:要让几个量的最大值变小,就要让这几个量尽可能地接近(平均)
- 构造过程:
- 总共20颗糖,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约 颗
- 为了让数量尽量接近且各不相同,设三人分到 颗,且
- 列方程:
- 因为 ,所以
- 代入不等式:
- 解得:
- 取整规则:因为求最小值,所以向上取整,
- 验证:当时,,可取,满足条件
- 结论:最多的小朋友最少可以分到8颗
二、真题讲解
数列构造
一项测验共有29道单项选择题,答对得5分,答错减3分,不答不得分也不减分,答对15题及以上另加10分,否则另减5分。小郑答题共得60分,问他最少有几道题未答?
- A. 1
- B. 2
- C. 3
- D. 4
数列构造
5位员工平均90分,最低77分,分数互不相同,第二名员工至少得多少分?
- A. 90
- B. 91
- C. 92
- D. 93
最不利构造
花市现场有郁金香、月季、牡丹各20盆,至少搬出多少盆才能保证一定有郁金香?
- A. 40
- B. 41
- C. 42
- D. 43
数列构造
100名学生参加5项活动,人数最多的活动不超过最少的2倍,参加人数最少的活动至少多少人?
- A. 11
- B. 12
- C. 13
- D. 14
和定最值问题
某单位的五个处室分别有12、18、20、22、30名工作人员,现在要从中抽调45人组成三个工作组,要求每个处室至少抽调2人,每个工作组的人数不得少于10人。问第一处最多抽调多少人?
- A. 8
- B. 9
- C. 10
- D. 11
三、技巧总结
1. 题型识别技巧
- 看到"至少…保证…" → 最不利构造
- 看到"第几名…最…" → 数列构造
- 看到"最…最…" → 数列构造
- 看到"全部满足…至少" → 多集合反向构造
2. 核心解题策略
极端思维法则:
- 求最大值 → 其他量取最小值
- 求最小值 → 其他量取最大值
关键取整规则:
- 求最小值时向上取整
- 求最大值时向下取整
3. 解题步骤标准化
数列构造问题四步法:
- 排序定位:设所求量为x
- 反向构造:根据求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确定其他量的取值方向
- 加和求解:根据总和列方程求解
- 取整规则:根据求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确定取整方向
4. 常见易错点
- 忽略约束条件:注意题目中的所有限制条件,包括隐含条件
- 取整方向错误:求最小值向上取整,求最大值向下取整
- 构造不当:没有真正让相关量达到极端值
- 验证不充分:构造的数值要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5. 解题技巧补充
- 代入排除法:当正面求解困难时,从选项入手验证
- 数字特性法:利用奇偶性、倍数关系等特性简化计算
- 分情况讨论:复杂问题要分情况分析,确保不遗漏
- 边界检验:验证极端情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