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后推前
一、核心概念:什么是“后推前”?
我们先从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开始。想象一下,你想用钥匙开门。我们常说:“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门”。
这句话里,“用钥匙”和“打开门”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果?
很多人会误以为“用钥匙”是前提,导致“打开门”这个结果。但在逻辑上,我们关注的是必然的联系。当你看到门被打开了(结果),你就能百分之百确定,一定是有人用了钥匙(前提)。反过来,你手里有钥匙,就一定能把门打开吗?不一定,可能锁坏了,也可能钥匙拿错了。
所以,逻辑关系是:打开门 → 用钥匙。
“打开门”这个动作发生 在后,但我们把它写在箭头 前面;“用钥匙”这个必要条件发生 在前,但我们把它写在箭头 后面。这就是“后推前”的核心思想:从确定的结果,推导其必需的条件。
核心关联词
在考试中,识别出哪些词语提示我们使用“后推前”规则至关重要。
关联词 | 句式 | 逻辑翻译 | 助记 |
---|---|---|---|
只有才 | 只有A,才B | “才”后面的内容推“只有”后面的内容 | |
不不 | 不A,不B | 等同于“只有A,才B” | |
除非否则不 | 除非A,否则不B | “否”掉“否则”后面的内容,推“除非”后面的内容 | |
必要条件 | A是B的必要条件 | 谁是“必要”的,谁就放在箭头后面,做那个“必需的条件” | |
基础/前提/关键 | A是B的基础/前提/关键 | 同“必要条件”,基础、前提、关键都是不可或缺的 |
易错点提醒:特别注意 除非A,否则B
这种形式。它需要先转换成 除非A,否则不(非B)
,然后套用公式,翻译为 非B → A
。
两大推理规则
掌握了翻译,我们还需要两个“武器”来进行推理:
-
逆否命题(最重要的规则):
- 原命题:
A → B
- 逆否命题:
¬B → ¬A
(读作:非B推出非A) - 两者完全等价。例如,“考上公务员 → 通过笔试”等价于“没通过笔试 → 没考上公务员”。这是我们解题时最常用的工具。
- 原命题:
-
连锁推理(传递规则):
- 如果
A → B
且B → C
,那么可以得出A → C
。 - 就像多米诺骨牌,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 如果
二、真题讲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真题来实战演练,彻底掌握“后推前”的应用。
主题1:基础“只有...才...”句式
例1:(2010年国考)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由此可以推出:
- A. 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 B. 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 C. 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 D. 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主题2:“除非...否则...”句式辨析
例2:(2014山西)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
- A. 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 B. 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 C. 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
- D. 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主题3:多条件传递推理
例3:(2018上海B)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下列哪项?
- A. 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就会丧失底线思维
- B. 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 C. 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严格自律
- D. 领导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做到严格自律
例4:(2019年山东选调)只有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必须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推出:
- A. 不加强顶层设计就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B.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创新驱动
- C. 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充分条件
- D. 只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加强顶层设计
三、技巧总结
- 抓准关键词,翻译是核心:解题的第一步永远是准确翻译。看到“只有才”、“除非否则不”、“必要条件”等词,立刻启动“后推前”思维模式。
- “谁必要,谁在后”:牢记规则的本质,必要性、不可或缺的条件,永远放在逻辑箭头的后面。
- 逆否大法好,一招鲜吃遍天:80%以上的翻译推理题,最终都是通过对题干翻译后的命题进行“逆否等价”变换来找到答案的。一定要熟练掌握
A→B
等价于¬B→¬A
。 - 警惕无效推理:“肯后推肯前”(
B→A
不能推出A→B
)和“否前推否后”(A→B
不能推出¬A→¬B
)是命题人最常设置的陷阱,务必避开。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