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
翻译推理
后推前

翻译推理:后推前

一、核心概念:什么是“后推前”?

我们先从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开始。想象一下,你想用钥匙开门。我们常说:“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门”。

这句话里,“用钥匙”和“打开门”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果?

很多人会误以为“用钥匙”是前提,导致“打开门”这个结果。但在逻辑上,我们关注的是必然的联系。当你看到门被打开了(结果),你就能百分之百确定,一定是有人用了钥匙(前提)。反过来,你手里有钥匙,就一定能把门打开吗?不一定,可能锁坏了,也可能钥匙拿错了。

所以,逻辑关系是:打开门 → 用钥匙

“打开门”这个动作发生 在后,但我们把它写在箭头 前面;“用钥匙”这个必要条件发生 在前,但我们把它写在箭头 后面。这就是“后推前”的核心思想:从确定的结果,推导其必需的条件

核心关联词

在考试中,识别出哪些词语提示我们使用“后推前”规则至关重要。

关联词句式逻辑翻译助记
只有才只有A,才BBAB \to A“才”后面的内容推“只有”后面的内容
不不不A,不BBAB \to A等同于“只有A,才B”
除非否则不除非A,否则不BBAB \to A“否”掉“否则”后面的内容,推“除非”后面的内容
必要条件A是B的必要条件BAB \to A谁是“必要”的,谁就放在箭头后面,做那个“必需的条件”
基础/前提/关键A是B的基础/前提/关键BAB \to A同“必要条件”,基础、前提、关键都是不可或缺的

易错点提醒:特别注意 除非A,否则B 这种形式。它需要先转换成 除非A,否则不(非B),然后套用公式,翻译为 非B → A

两大推理规则

掌握了翻译,我们还需要两个“武器”来进行推理:

  1. 逆否命题(最重要的规则)

    • 原命题:A → B
    • 逆否命题:¬B → ¬A (读作:非B推出非A)
    • 两者完全等价。例如,“考上公务员 → 通过笔试”等价于“没通过笔试 → 没考上公务员”。这是我们解题时最常用的工具。
  2. 连锁推理(传递规则)

    • 如果 A → BB → C,那么可以得出 A → C
    • 就像多米诺骨牌,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二、真题讲解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真题来实战演练,彻底掌握“后推前”的应用。

主题1:基础“只有...才...”句式

例1:(2010年国考)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由此可以推出:

  • A. 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 B. 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 C. 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 D. 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主题2:“除非...否则...”句式辨析

例2:(2014山西)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

  • A. 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 B. 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 C. 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
  • D. 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主题3:多条件传递推理

例3:(2018上海B)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下列哪项?

  • A. 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就会丧失底线思维
  • B. 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 C. 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严格自律
  • D. 领导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做到严格自律

例4:(2019年山东选调)只有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必须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推出:

  • A. 不加强顶层设计就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B.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创新驱动
  • C. 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充分条件
  • D. 只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加强顶层设计

三、技巧总结

  1. 抓准关键词,翻译是核心:解题的第一步永远是准确翻译。看到“只有才”、“除非否则不”、“必要条件”等词,立刻启动“后推前”思维模式。
  2. “谁必要,谁在后”:牢记规则的本质,必要性、不可或缺的条件,永远放在逻辑箭头的后面。
  3. 逆否大法好,一招鲜吃遍天:80%以上的翻译推理题,最终都是通过对题干翻译后的命题进行“逆否等价”变换来找到答案的。一定要熟练掌握 A→B 等价于 ¬B→¬A
  4. 警惕无效推理:“肯后推肯前”(B→A 不能推出 A→B)和“否前推否后”(A→B 不能推出 ¬A→¬B)是命题人最常设置的陷阱,务必避开。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