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论证 - 原因解释
一、核心概念与原则
原因解释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的核心是要求我们为题干中看似矛盾、不合常理的现象,寻找一个最合理的解释,使其变得“合理”。
什么是“矛盾现象”?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
场景:你最好的朋友小明最近失恋了,你非常担心他,因为他平时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暴饮暴食。但这次你观察了好几天,发现小明不仅没胖,反而瘦了。
这里的矛盾现象就是:“失恋打击”+“暴饮暴食倾向”(通常导向增重)与 “实际变瘦”(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之间的冲突。
原因解释的核心原则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信息,这个信息必须能同时兼容“小明失恋”和“他变瘦了”这两个事实。
- 错误解释: “小明根本没有失恋,他在骗你。” —— 这就否定了题干的基本事实,是绝对不能选的。
- 正确解释: “小明虽然心里难过,但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疯狂健身中,每天跑10公里,所以瘦了。” —— 这个解释就非常好。它承认了小明失恋(内心难过)这个前提,同时引入了“疯狂健身”这个他因,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变瘦。
因此,原因解释题的本质,就是寻找一个能够承接题干所有事实,并能弥合矛盾双方逻辑断裂处的“他因”或“第三方因素”。
二、真题讲解
考点1:现象与常理的矛盾
这类题目的矛盾点在于,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或普遍认知相悖。
例1:(2024 广东)去年9月起,某高校图书馆开设了通宵学习室。该学习室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在4个月后,由于使用人数大幅减少,图书馆关闭了通宵学习室。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许多学生认为,通宵学习不可持续
- B.通宵学习室座位少,能容纳的学生有限
- C.图书馆需要为通宵学习室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 D.通宵学习的学生大多在备考12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点2:数据或事实的冲突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干给出的两个数据或事实在表面上是冲突的,比如A增长了,但和A密切相关的B却下降了。
例2:(2023 事业单位)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中心呈现指数型增长,相应带来的能耗也在增加……但统计显示,虽然近几年数据中心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了60%,但其能耗远低于人们之前预估的数据,仅占全球所有用电量的2%。
以下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大部分数据中心都建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 B.数据中心的能耗比建筑等传统行业的能耗小得多
- C.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技术的普遍兴起有助于减少能耗
- D.数据中心的耗电量还不足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
考点3:政策或措施无效(最不“能”解释)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反向思考,找出哪个选项不能解释题干的矛盾。通常,不能解释的选项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无关、加剧矛盾、解释对象错误等。
例3:(2024 广东)为降低景区人流量负荷,某景区从原先的窗口售票制改为网上预约制,每个时段限量放票,游客仅可在网上预约的时段进入景区。实行网上预约制一段时间后,许多时间段里景区依然拥挤,游客的旅游体验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该景区各时段放票数量过多,超过了景区承载能力
- B.该景区门票预约系统操作繁琐,许多游客反映预约体验不佳
- C.该景区未规定游客离开的时间,许多游客在景区内长时间逗留
- D.游客预约的时段过于集中,一些时段人满为患、一些时段无人预约
三、技巧总结
-
牢记一个核心:承认事实,寻找他因。永远不要选择一个与题干信息相抵触的选项。你的任务是当一个“和事佬”,让矛盾的双方握手言和,而不是指出某一方是错的。
-
聚焦一个关键:紧扣矛盾。思考选项是否与题干的核心矛盾有关。很多迷惑选项看起来有道理,但它解释的是别的问题,要果断排除。
-
警惕三大陷阱:
- 无关选项:选项讨论的话题与题干矛盾无关(如例2的A选项)。
- 重复事实:选项只是换一种方式复述题干的矛盾现象,并未提供新的解释(如例2的D选项)。
- 方向相反:选项不仅没能解释矛盾,反而让矛盾更加突出(如例3的B选项)。
-
善用“代入验证法”: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入题干,在脑海中重新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如果故事变得通顺、合理,那么这个选项大概率就是正确的。例如,将“考研”代入例1,整个故事就通顺了。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