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润问题
经济利润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其核心是围绕“成本、售价、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这类题目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核心概念和常用公式,结合一些解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
一、核心概念
1. 基本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利润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
概念 | 含义 | 示例 |
---|---|---|
成本 (进价) | 商品的买入价格,是计算利润的基础。 | 服装店老板以每件 80 元的价格进了一批T恤。 |
定价 | 商家期望的卖出价格。 | 老板希望每件T恤能卖 150 元。 |
售价 (成交价) | 商品实际的卖出价格,可能因为打折等原因与定价不同。 | 最终T恤以 120 元的价格卖给了顾客。 |
利润 | 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商家赚到的钱。 | 每件T恤的利润是 120 - 80 = 40 元。 |
利润率 | 利润占成本的百分比,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 这件T恤的利润率是 (40 / 80) × 100% = 50%。 |
折扣 | 售价与定价之间的比率,通常用“折”来表示。 | 这件T恤是按定价 150 元的八折销售的 (120 / 150 = 0.8)。 |
2. 核心公式与推导
经济利润问题的公式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推导出来的。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
场景: 小明开了个网店卖文创帆布袋。他从厂家进货,每个帆布袋的成本是 20元。
目标: 他希望每个帆布袋能赚 5元 的利润。
推导过程:
-
如何定价?—— 售价的计算
- 利润 = 售价 - 成本
- 所以,售价 = 成本 + 利润
- 小明应该把售价定为:20 + 5 = 25元。
-
利润率是多少?—— 利润率的计算
- 利润率 = 利润 / 成本
- 小明这笔买卖的利润率是:5 / 20 = 0.25,即 25%。
-
公式变形与应用
- 从
利润率 = (售价 - 成本) / 成本
这个基础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他常用公式: - 推导售价:
- 利润率 = 售价 / 成本 - 1
- 1 + 利润率 = 售价 / 成本
- 售价 = 成本 × (1 + 利润率)
- 验证:20 × (1 + 25%) = 20 × 1.25 = 25元。
- 推导成本:
- 从
售价 = 成本 × (1 + 利润率)
- 成本 = 售价 / (1 + 利润率)
- 验证:25 / (1 + 25%) = 25 / 1.25 = 20元。
- 从
- 从
-
折扣的应用
- 假设小明为了促销,把原计划卖25元的帆布袋,打了个 九折 出售。
- 折扣后的实际售价 = 定价 × 折扣
- 实际售价 = 25 × 0.9 = 22.5元。
- 此时的利润 = 22.5 - 20 = 2.5元。
- 此时的利润率 = 2.5 / 20 = 12.5%。
类比思维:
经济利润问题与资料分析中的 增长率问题 在公式上高度相似,可以类比记忆:
- 成本价 ≈ 基期值
- 售价 ≈ 现期值
- 利润 ≈ 增长量
- 利润率 ≈ 增长率
二、真题讲解
1. 打折销售与利润计算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在不同折扣下,总利润或期望利润的变化情况。核心是抓住“总成本不变,总利润 = 各部分销售利润之和”。
例1: 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掉70%的商品。为尽早销掉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扣销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的期望利润的82%,问:打了( )折扣?
- A.6
- C.8
- B.7
- D.9
2. 进口商品的价、量、额综合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不给出具体数值,只给百分比变化。核心是利用公式 “总金额 = 单价 × 数量”,通过赋值法来求解。
例2: 2010 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 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
- A. 10
- B. 12
- C. 18
- D. 24
3. 多重折扣与利润关系
这类问题设置了多次打折的复杂情景,需要准确把握每次打折后“售价”与“利润”的变化关系。方程法和份数法是常用工具。
例3:
某件商品如果打九折销售,利润是原价销售利润的 2/3
,如果打八折再降50元,利润是原价销售时的 1/4
,如果该商品打八八折销售,利润是多少元?
- A.240
- B.300
- C.360
- D.480
4. 成本变动与利润率计算
这类问题中,成本和售价同时发生变化,需要精确计算新的利润率,并与原来的利润率进行比较。
例4: 商场里某商品成本上涨了20%,售价只上涨了10%,毛利率(利润/进货价)比以前的下降了10个百分点。问原来的毛利率是多少?
- A.10%
- B.20%
- C.30%
- D.40%
5. 售价相同,盈亏率相同问题
这类问题是经济利润问题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其特点是两件商品的售价相同,但一个盈利x%,另一个亏损x%。核心陷阱在于,盈利和亏损的计算基数(成本)不同,因此盈亏金额不能简单抵消。
例5: 小明在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按照每张150元的价格转手了两张珍藏版CD,其中一张盈利25%,另一张亏损25%,则小明转手这两张CD总的盈亏情况是:
- A. 不盈不亏
- B. 盈利20元
- C. 亏损20元
- D. 亏损25元
6. 成本售价双变动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一个时间段内,成本和售价按照不同规则同时发生变化,需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或列表来寻找特定月份的利润情况。
例6: 某种商品今年1月的定价为1000元/吨,2月起由于每月原材料上涨导致每月成本增加20元/吨,3月、6月、9月、12月每月初定价在上月基础上向上调50元/吨。则本年度利润最高的月份和最低的月份分别是:
- A. 3月、10月
- B. 3月、11月
- C. 4月、10月
- D. 4月、11月
7. 分段销售与图像分析
这类问题将经济利润问题与函数图像结合,要求根据不同的销售策略(如分段打折)判断对应的函数图像。核心是理解“每单位销量带来的收入变化”即为图像的“斜率”。
例7: 化工商店出售200千克某种试剂,前60千克打2折出售,之后60千克打5折出售,剩余部分原价出售。以下坐标图中,最能准确反映该试剂销量和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8. 多商品对比销售问题
当题目中出现两种或以上商品,且它们的销量、售价、利润等相互关联时,需要仔细梳理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方程法求解。
例8: 某超市销售甲、乙两种相同单价的商品。第一天甲的销量是乙的1.5倍,第二天乙打八折销售,销量比甲多500件。已知甲、乙两种商品两天的总销售额相等,甲两天共销售1400件,问乙第一天销售多少件?
- A. 600
- B. 700
- C. 800
- D. 900
9. 销量变动与利润计算
这类问题中,商品的销量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时间或其他条件(如打折)发生动态变化,通常呈现等差或等比数列的规律。
例9: 某种商品在定价基础上打八折销售,打折之前每天卖40件,开始打折第一天起,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卖10件。打折销售15天的利润总额与打折之前销售20天的利润总额相同,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定价的:
- A. 60%
- B. 64%
- C. 70%
- D. 75%
三、技巧总结
-
赋值法:
- 适用场景:当题目中只给出比例、倍数或百分比,没有具体数值时,赋值法是首选。
- 技巧:赋的值要巧妙,通常赋100或几个比例的最小公倍数,以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或分数。
-
方程法:
- 适用场景:最通用、最基本的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问题,特别是当题目中等量关系比较明确时。
- 技巧: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关键。设未知数时,尽量设题目所求的量,或者最基础的量(如成本)。
-
份数法(比例法):
- 适用场景:题目涉及到多个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利润、售价、成本之间成比例变化时。
- 技巧:将一个量(如原价)设为n份,根据比例关系表示出其他量(利润、成本),通过份数的变化来建立等式。
-
十字交叉法:
- 适用场景:适用于“混合问题”,如将两种不同利润率的商品混合销售,求总利润率,或已知总利润率求各自的比例。
- 原理:一种求解“加权平均数”的快捷方法。在利润问题中,通常交叉相减的是“利润率”,得到的是两种商品“成本”的反比。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