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81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强大、民族兴盛、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
①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在价值塑造、共识凝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 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③文化繁荣兴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④文化繁荣兴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前提基础。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拓展与点拨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考点8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重要】
1.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②党带领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拓展与点拨
① 对中华文明的评价: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②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考点8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①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②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
③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考点84 习近平文化思想 【重要】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考点85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重要性】
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②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历史的结论。
③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拓展与点拨
①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②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7个“着力”)
考点86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 重要性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 举措
①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②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③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考点87 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 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 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① 新闻舆论工作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位要求。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②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
考点88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繁荣发展、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89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及其意义
① 100 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② 在百余年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③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已经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考点90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 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
①广泛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基础。
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的灵魂工程。
③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方面。
考点91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②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深远影响 |
---|---|
连续性(决定1个)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
创新性(决定2个)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
统一性(决定4个)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
包容性(决定3个)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
和平性(决定4个)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
(快速记忆法:1→2→4→3→4) |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①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②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③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
考点92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重要】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
繁荣发展文化的途径
①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
③ 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考点93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①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②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③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④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拓展与点拨
1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第二,要秉持开放包容。第三,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