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拆词技巧

拆词技巧

一、核心概念

“拆词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定义中的关键词(通常是定义的名称)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的复合词拆解成几个简单的、我们更容易理解的词语,从而快速把握定义的核心要素。

这就像我们第一次听到“智能手机”这个词。我们可能会想,它是什么?通过拆词,我们得到 “智能”“手机”。我们立刻就能明白:

  1. 它的本质是个 手机,具备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
  2. 它的特点是 智能,意味着它有像电脑一样的处理能力,可以安装应用、上网、处理文件等。

通过这样简单的拆分,我们就抓住了“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两个特征。在做定义判断题时,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迅速分解定义,定位关键信息,避免被复杂的文字描述迷惑。

拆词法的理论基础在于:定义的名称往往是其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包含了该概念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

二、真题精讲

主题1:行政管理类定义

例1:(2020江苏) 口述登记制:指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手续时,申请人无需亲自填表,只要口述各项信息,核对确认后即可当场领取营业执照的登记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口述登记制的是:

  • A. 赵先生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个体户注册登记手续。在窗口人员指导下按照"申请-受理-核准"的步骤,半小时就办好了手续。第二天就拿到了自己的营业执照
  • B. 汪先生打算申请运动器材店营业执照。他从网上弄清了申请程序,第二天来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处,简要地回答了几个问题,不一会儿营业执照就办好了
  • C. 程先生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花店营业执照。按照现场人员的指导填好表格,经办人员输入系统打印出信息登记表,程先生签名确认后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 D. 蔡先生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在指定窗口完成自动身份识别后,回答了工作人员的询问,很快就办完了全部手续

主题2:社会治理类定义

例2:(2022浙江) 乡情治理是指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在基层社会的意见整合、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服务供给等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治理形态。“乡情”是一种基于地域以及附着在经济、社会、文化纽带上的特殊情感,体现为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在此基础上的回馈意愿和公共精神。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存在一个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这个场域通过一些微观机制影响个体动机和群体行为,从而影响社会治理体系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乡情治理的是:

  • A. 顺德人都以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而自豪
  • B. 敢拼会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闽南人勇闯南洋
  • C. 海外华侨华人一直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 D. 北岸乡贤成立妈祖慈善基金会服务当地桑梓

主题3:生活消费类定义

例3:(2020新疆)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 A. 刘阿姨在孩子电动玩具中,从不使用镍镉电池,更喜欢使用充电电池
  • B. 小李个人比较讲究卫生,在食堂就餐时经常选择一次性木筷和纸杯
  • C. 老王对食材比较讲究,喜欢简单烹饪的天然食品,不喜欢反复加工和带防腐剂的食品
  • D. 某装饰公司宣传新的家装理念,强调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倡导旧家具翻新利用

主题4:词语来源类定义

例4:(2023陕西) 借词就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它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类,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仿译词的一组词是:

  • A. 蜜月、足球
  • B. 激光、天使
  • C. 雷达、可口可乐
  • D. 黑板、高尔夫球

三、技巧总结

拆词法是定义判断模块中高效且实用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核心信息。在使用时,可以结合以下步骤,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1. 识别可拆分的词

    • 定义的名称是一个明显的复合词或偏正词组时,优先考虑拆词。例如“口述登记制”、“乡情治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2. 拆解并理解

    • 将词语拆分成最小的、有独立意义的单元。
    • 思考每个单元背后的含义,它们共同构成了定义的核心标准。
  3. 结合原文,提炼核心要素

    • 拆词后,要回到定义原文中去验证和补充我们的理解。
    • 重点关注定义中的主体、客体、方式、目的、原因、结果等关键成分,看拆分出的词语分别对应哪个成分。
    • 例如“乡情治理”
      • 主体:乡贤、当地居民等(隐含)
      • 方式:基于“乡情”(情感、认同、回馈意愿)
      • 目的/行为:进行“治理”(服务供给、矛盾化解等)
  4. 严格比对,缺一不可

    • 将提炼出的所有核心要素作为判断标准,逐一核对选项。
    • 任何一个选项,只要缺少了其中一个核心要素,或者与某个要素相悖,就必须排除。
    • 警惕“偷换概念”和“缺失要素”的陷阱。

通过“拆解-提炼-比对”这三步,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定义判断题,转化为一个清晰的“连连看”匹配过程,从而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