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加强削弱

加强削弱论证

题型概述

加强和削弱论证是逻辑判断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论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 加强题型:通过补充论据或建立联系来支持论点
  • 削弱题型:通过质疑论据或切断联系来反对论点

论证的三要素

  1. 论点:作者要证明的观点、态度或结论
  2. 论据:用来支持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
  3. 论证: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何找准论点

1. 关键词识别法

  • 寻找表示结论的关键词:
    • 因此、所以、认为
    • 由此推出、据此可知
    • 可见、说明、表明等

2. 首尾句原则

  • 当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时,重点关注:
    • 段落首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 段落尾句:常有总结性论点

3. 问题导向法

  • 根据题目要求定位论点:
    • 若要求"削弱专家观点",则直接找出专家的核心观点
    • 若要求"加强反对者论点",则定位反对者提出的观点

加强类

常见提问方式

1.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2. 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
3.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

加强之一:搭桥

  1. 题型特征
    •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时,优先考虑搭桥
  2. 选项特征
    •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3. 解题思维
    • 找论点→找论据→对比选项

搭桥的本质

搭桥是指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必要的逻辑连接。当论点和论据表面上看起来不直接相关时,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连接两者,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桥"。

为什么需要搭桥?

  1. 弥补逻辑跳跃
    • 很多论证中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逻辑断层"
    • 需要额外的前提或条件来保证推理的完整性
  2. 确保推理有效性
    • 没有"桥"的论证往往是无效的
    • 搭桥能够使推理过程更加严密

例题(2017 国考)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
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
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解析
使用搭桥法,分析题干:

论点:火星早期覆盖着冰原,曾有过较多火山活动

论据:火星表面发现了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

逻辑断层

  • 仅仅发现这些物质,不足以直接推出"有冰原和火山活动"
  • 需要建立这些物质与冰川下火山活动的唯一性关联

正确的桥:选项C "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搭桥的常见形式

  1. 充分条件型

    • 如果A,那么一定B
    • 建立现象与原因的必然联系
  2. 必要条件型

    • 只有A,才能B
    • 确立某种条件的不可替代性
  3. 唯一性型

    • 只有在...情况下,才会...
    • 建立某种现象的独特性

解题技巧

  1. 识别断层

    • 找出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
    • 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逻辑跳跃
  2. 寻找桥梁

    • 选项中同时出现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
    • 选项表达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3. 验证有效性

    • 检查"桥"是否能够有效连接论点和论据
    • 确认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

注意事项

  1. 搭桥必须具有排他性,避免其他可能解释
  2. 桥梁要同时涉及论点和论据的核心内容
  3. 注意区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例题(2017 重庆)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是古老的、现存数量非常稀少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常被称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以及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是上述论证所需的前提?()
A.扬子鳄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爬行动物之一
B.扬子鳄生活的年代和恐龙生活的年代大抵相当
C.现存的具有恐龙类爬行动物特征的动物已经为数不多
D.研究恐龙类爬行动物的特征是研究古代爬行动物兴衰的关键

解析: 用搭桥法来分析这道题目。

  1. 识别论点和论据
  • 论点:扬子鳄对研究古代爬行动物兴衰和古地质学、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 论据:扬子鳄身上有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1. 找出逻辑断层
  • 仅仅因为有恐龙特征,不足以说明对研究古代爬行动物兴衰有重要意义
  • 需要建立"恐龙特征"与"研究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
  1. 寻找正确的桥 分析选项:
  • A:珍稀程度与研究价值无关
  • B:年代相当不能说明研究价值
  • C:数量稀少增加了扬子鳄作为研究样本的重要性
  • D:直接建立了恐龙特征与研究价值的联系
  1. 验证答案 选择D。因为:
  • 建立了论据(恐龙特征)和论点(研究价值)的必然联系
  • 说明了为什么有恐龙特征就能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
  • 具有排他性,是研究的"关键"

所以答案选择 D。这个选项成功搭建了"恐龙特征"与"研究价值"之间的逻辑桥梁。

例题(2016 国考)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 38 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
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
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B.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解析: 用搭桥法来分析这道题目。

  1. 识别论点和论据
  • 论点:格陵兰岛在远古时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 论据:有大量蛇纹石,排列整齐像堤坝
  1. 找出逻辑断层
  • 仅仅发现蛇纹石及其排列特征,不足以说明这里曾是海底大陆
  • 需要建立"蛇纹石特征"与"海底大陆"之间的必然联系
  1. 寻找正确的桥 分析选项:

A. 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这个选项说明了蛇纹石的形成与海底大陆的挤压有关,因此如果格陵兰岛地下存在大量蛇纹石,就可以推断出格陵兰岛曾经可能是海底大陆。这是一个直接支持结论的前提。

B. 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这个选项通过对比格陵兰岛的蛇纹石和伊苏亚地区的蛇纹石,后者已知曾是海底大陆,从而间接支持格陵兰岛可能也曾是海底大陆。这是一个类比推理,也能支持结论。

C. 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这个选项描述了蛇纹石中的碳结构类似于早期海洋微生物,但并不能直接支持格陵兰岛是海底大陆的结论,因为这仅涉及到微生物的存在,而非大陆的地质历史。

D. 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关于大陆形成的背景信息,但并不能直接用于证明格陵兰岛曾经是海底大陆。

综合分析,选项 A 和 B 都能够支持结论,但 A 更为直接和有力,因为它直接说明了蛇纹石的形成与海底大陆的关系。因此,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前提是:

A. 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加强之二:补充论据

1. 必要条件

  • 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论点就不成立)
  • 适用场景: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

例题: 论点:常吃西红柿能够让我们延缓衰老 选项:

  • A. 西红柿中的营养元素能够被人体吸收(×)
  • B. 老明特别爱吃西红柿,今年 80 了,长得还跟大学生似的(×)
  • C. 西红柿中含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对于延缓衰老有帮助(√)
  • D. 西红柿是饭桌上最常见的蔬菜(×)

2. 解释型加强

  • 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 通过解释机制来支持论点

3. 举例型加强

  • 提供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 用实例佐证论点的可行性

例题(2017 北京)在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干扰。
要排除这种干扰,就要创造一种真空环境。在伽利略所处的时代,人们无法用技术手段创造出真空环境。
因此,伽利略只能在思维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真空中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结论。
要使伽利略得出的自由落体定律成立,必须以以下哪项为前提?()
A.当时的人们都能进行同样的思维实验
B.伽利略的思维实验符合真空状态的运动规律
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通过现实实验进行了验证
D.伽利略设想了各种可能性

解析

  1. 找出论点和论据
  • 论点:伽利略通过思维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 论据:当时无法创造真空环境,只能通过思维实验
  1. 分析选项 A. "当时的人们都能进行同样的思维实验"
  • 与论点无关,其他人是否能做思维实验不影响伽利略的结论

B. "伽利略的思维实验符合真空状态的运动规律"

  • 这是必要条件,如果思维实验不符合真空状态规律,得出的结论就不成立
  • 补充了论据的可靠性

C.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通过现实实验进行了验证"

  • 题干说明当时无法创造真空环境
  • 在有空气阻力的实际环境中验证无法支持结论

D. "伽利略设想了各种可能性"

  • 过于笼统,不能说明思维实验的准确性
  1. 选择答案 选B。因为只有思维实验符合真空状态的运动规律,才能保证通过思维实验得出的自由落体定律是正确的。这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

例题(2017 河北)如果向大气排放的 CO2累积超过 32000 亿吨,那么到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 2摄氏度以内的门槛就守不住了。
有科学家认为,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 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仅仅限制 CO2排放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 CO2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若要使上述科学家的想法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全球范围内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B.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 CO2排放量
C.科学界整合资源来支持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D.各地都建立能有效回收和储存 CO2的机制

解析

  1. 找出论点和论据
  • 论点: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CO2的回收行动
  • 论据:仅限制CO2排放不足以控制升温在2度以内
  1. 分析选项 A. "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 只是提高认识,不能保证回收行动的可行性
  • 与论点关系不大

B. "推出控制CO2排放量的政策"

  • 题干已说明仅控制排放不够
  • 不能支持回收行动的必要性

C. "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 技术支持很重要但不是最关键
  • 不能直接保证回收行动的效果

D. "建立CO2回收和储存机制"

  • 直接支持论点的可行性
  • 确保回收行动能够有效实施
  • 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
  1. 选择答案 选D。因为要实现大规模CO2回收行动,必须有能够有效回收和储存CO2的机制作为基础支撑。这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回收行动就无法实现。

例题(2016 天津)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 DNA 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的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 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解析

  1. 找出论点和论据
  • 论点: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 论据: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
  1. 分析选项 A.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导致癌变"
  • 直接解释了酒精与癌症的关联机制
  • 通过代谢产物建立了因果关系
  • 最能支持论点

B. "东欧甜烈性酒与食管癌"

  • 只是一个地区的特例
  • 没有排除其他因素影响
  • 不能确定是酒精导致的

C. "烟酒代谢物相似"

  • 类比论证过于牵强
  • 没有直接证明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D. "戒烟戒酒可避免癌症"

  • 混淆了烟酒的影响
  • 无法区分酒精的独立作用
  1. 选择答案 选A。因为选项A通过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能导致DNA癌变这一科学机制,直接解释了为什么喝酒会增加癌症风险,是最有力的支持性论据。

削弱类

题型概述

削弱论证是通过质疑论点、论据或论证过程来反对原有结论的题型。

常见提问方式

1.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反驳/削弱/反对上述论断的是?
2.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3.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动摇上述结论?

削弱方法一:否定论点

这是削弱力度最强且最常考的方法。

方法特征

  1. 直接否定:与论点表述完全相反
  2. 部分否定:否定论点的某个关键要素
  3. 条件否定:在特定条件下论点不成立

解题步骤

  1. 定位论点

    • 找出作者要证明的核心观点
    • 注意关键词:"因此"、"所以"、"说明"等
  2. 寻找反向表述

    • 思考与论点相反的表述方式
    • 可以是完全相反或部分相反
  3. 对比选项

    • 找出与论点相反的选项
    • 注意表述的严谨性

例题: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更长寿。因此,喝咖啡可以延长寿命。

论点:喝咖啡可以延长寿命

可能的削弱方向

  1. 完全否定:喝咖啡不能延长寿命
  2. 部分否定:并非所有喝咖啡的人都能延长寿命
  3. 条件否定:某些情况下喝咖啡反而会缩短寿命

最佳削弱选项示例

  • "研究显示,喝咖啡的人群普遍生活规律、饮食健康,长寿是由于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非咖啡本身。"

注意事项

  1. 区分强弱

    • 直接否定 > 部分否定 > 条件否定
    • 优先选择直接否定论点的选项
  2. 避免过度延伸

    • 不要超出论点范围
    • 保持逻辑严密性
  3. 注意表述准确性

    • 选项措辞要严谨
    • 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述

例题(2016 山东)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钙质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疾病。
现有的治疗手段比如使用雌激素或者降钙素有助于阻止进一步的骨质减少但不能增加骨头质量。
氟化物被认为能增加骨质,给骨质疏松症患者注入氟化物会帮助他们的骨骼不容易折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文中观点?()
A.大多数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没有意识到注入氟化物可以增加骨质
B.牙膏中常加入氟化物来起到坚固牙齿的作用
C.氟化物注入健康人的体内会导致较强的副作用
D.通过注入氟化物增加的骨质比正常的骨骼组织更加脆弱而缺少弹性

解析

  1. 论点识别
  • 核心论点:注入氟化物会帮助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不容易折断
  • 论据:氟化物能增加骨质
  1. 选项分析
  • A选项:患者认知问题,与论点真实性无关
  • B选项:类比论证,反而加强了论点
  • C选项:涉及健康人群,与论点无直接关系
  • D选项:直接否定论点,表明增加的骨质反而更脆弱
  1. 最佳削弱 选D。因为它通过"更脆弱而缺少弹性"直接否定了"不容易折断"的论点,是最有力的削弱。这个选项承认了氟化物确实能增加骨质(论据),但否定了这种增加能防止骨折(论点),切断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

例题(2017 联考)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不同,美国被一些球迷称为“足球荒漠”,他们认为在美国,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这一看法的是()。
A.美国足球队在世界杯等多项国际重大比赛上获得了傲人成绩,其在国际足联的排名有时甚至超过英格兰等传统足球强国
B.美国足球联赛起步虽晚,但发展飞速,现在其联赛水平已经超过阿根廷、巴西等传统足球强国
C.足球已经成为美国 12~24 岁年轻人的第二运动,其青少年足球人口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D.因为缺乏相应的足球文化土壤的培育,所以在美国从事足球运动的人都是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没有复杂商业运作的足球运动更加纯粹

解析

  1. 论点识别
  • 核心论点:在美国,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
  1. 选项分析
  • A选项:美国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上的傲人成绩和高排名,虽然展现出了美国足球的竞争力,但并不直接反驳“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的观点。
  • B选项:美国足球联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超越了一些传统足球强国,这也更多地反映了联赛的专业水平,但未直接涉及足球在大众中的地位。
  • C选项:足球成为12~24岁年轻人的第二运动,且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这直接反驳了“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的论点,表明足球在美国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
  • D选项:虽然说明了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更加纯粹,但这并没有直接反驳“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的观点,反而可能是支持这一点的一个理由。
  1. 最佳反驳 选C。因为C选项直接提供了足球在美国年轻人中广泛流行的事实,这对于反驳“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的论点是最有力的证据。它不仅说明了足球的受欢迎程度,还提供了具体的统计数据支持这一观点。

总结: 最能反驳“足球一直被视为边缘运动”这一看法的是C选项。

削弱方法二:拆桥

题型特征

  1.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 两者之间存在逻辑跳跃
    • 需要中间环节来连接
  2. 优先考虑时机

    • 当提问方式为"削弱论证"时
    • 论点论据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断层

选项特征

  1. 关键词共现

    •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
    • 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否定联系

    • 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关系
    • 切断推理过程中的逻辑链条

示例分析

题干

西红柿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番茄红素,这是一种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因此,常吃西红柿能够让我们延缓衰老。

拆桥方向

  1. 直接否定:

    • "番茄红素/强抗氧化剂不能让我们延缓衰老"
  2. 切断联系:

    • "番茄红素/强抗氧化剂与延缓衰老无必然联系"
    •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衰老过程"

解题技巧

  1. 识别断层

    • 找出论点和论据的关键词
    • 判断两者之间的逻辑跳跃
  2. 寻找切入点

    • 关注选项中的否定词
    • 分析是否有效切断了逻辑链条
  3. 验证有效性

    • 确认是否真正削弱了论证
    • 检查是否存在其他解释可能

例题(2018 浙江)某电视综艺节目播出后,节目导演声称该节目达到了当前同类节目的最高水准,因为该节目收视率比同类节目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A.参与该节目的嘉宾对节目评价不一
B.观众本身就非常喜欢看电视综艺节目
C.该导演的微博有几十万条批评此节目的评论
D.节目的水准和收视率并无必然关联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论点:该节目达到了当前同类节目的最高水准
  • 论据:该节目收视率比同类节目高
  • 隐含的"桥":收视率高就意味着节目水准高
  1. 选项分析 A. "嘉宾对节目评价不一"
  • 只是一个侧面评价
  • 不能有效切断收视率与节目水准的关系

B. "观众本身就非常喜欢看电视综艺节目"

  • 与论证关系不大
  • 没有涉及收视率与节目水准的关系

C. "微博有几十万条批评评论"

  • 虽然是负面评价
  • 但不能直接否定收视率与节目水准的关系

D. "节目的水准和收视率并无必然关联"

  • 直接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 否定了"收视率高就意味着节目水准高"这个隐含前提
  • 最有效地拆除了论证中的"桥梁"
  1. 答案选择 选择D。因为它直接否定了收视率与节目水准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使得"收视率高"这个论据无法支持"节目水准高"这个论点。这是最有效的拆桥方式。

例题(2017 广州)某人因为心理疾病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心理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沙盘游戏疗法。
他说:“心理治疗过程让我非常不快乐,因此,这些疗法是无效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质疑上述的结论?( )
A.几种不同心理疗法所针对的心理疾病是不同的
B.尝试多种心理疗法的人要比只尝试一种疗法的人快乐
C.同时尝试不同心理疗法能够更容易找到可以起作用的方法
D.治疗效果好的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感觉不快乐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论点:这些心理疗法是无效的
  • 论据:心理治疗过程让我非常不快乐
  • 隐含的"桥":治疗过程不快乐就意味着疗法无效
  1. 选项分析 A. "几种不同心理疗法所针对的心理疾病是不同的"
  • 只是说明了疗法的不同,但并没有直接涉及治疗过程的感受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不能有效削弱论点

B. "尝试多种心理疗法的人要比只尝试一种疗法的人快乐"

  • 涉及到快乐程度,但与论点中"治疗过程不快乐就意味着疗法无效"的逻辑关系关联不大
  • 不能直接质疑论点

C. "同时尝试不同心理疗法能够更容易找到可以起作用的方法"

  • 强调了尝试多种疗法的好处,但并没有直接涉及治疗过程的感受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不能直接削弱论点

D. "治疗效果好的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感觉不快乐"

  • 直接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 否定了"治疗过程不快乐就意味着疗法无效"这个隐含前提
  • 最有效地拆除了论证中的"桥梁"
  1. 答案选择 选择D。因为它直接否定了治疗过程不快乐与疗法无效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使得"治疗过程不快乐"这个论据无法支持"这些疗法是无效的"这个论点。这是最有效的拆桥方式。

总结: 在逻辑推理题目中,削弱论证的最佳方式通常是直接攻击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拆桥"。在这道题目中,选项D直接质疑了"治疗过程不快乐就意味着疗法无效"的逻辑关系,从而最有效地削弱了论点。

削弱之三:否定论据

题型特征

  1. 对立观点场景

    • 题干中出现支持方、反对方观点相反的情况
    • 双方各自提供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预测性结论

    • 结论是对历史或未来的预测
    • 无法直接验证的推测性结论
  3. 建议性结论

    • 典型提示词:建议、应该、最好、必须等
    • 涉及政策建议或行动方案

否定论据的方式

  1. 直接否定

    • 与论据表述完全相反
    • 否定论据的真实性
  2. 部分否定

    • 指出论据的片面性
    • 提供反例或例外情况
  3. 质疑数据

    • 质疑数据的准确性
    • 指出统计方法的缺陷

例题某研究人员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做饭,因为最近几年厨具和厨房电器的销量大幅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很多人购买厨具和厨房电器是为了装修新房
B. 厨具和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5年
C. 近年来厨具和厨房电器的价格大幅下降
D. 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外就餐而不是在家做饭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论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做饭
  • 论据:厨具和厨房电器的销量大幅上升
  1. 选项分析 A. 直接否定论据 - 提供了销量上升的另一个原因 B. 解释了更换需求,不能有效削弱 C. 解释了销量上升的价格因素,不够直接 D. 直接否定论点,但未涉及论据

正确答案选A,因为它直接否定了论据支持论点的有效性。

解题技巧

  1. 识别论据类型

    • 统计数据类:关注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 案例类:寻找反例或例外
    • 权威论证:质疑权威的可靠性
  2. 选择最佳否定方式

    • 优先选择直接否定论据的选项
    • 其次考虑质疑论据的有效性
  3. 注意削弱力度

    • 完全否定 > 部分否定
    • 直接否定 > 间接质疑

例题某研究机构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未来十年内有机食品的销量将会大幅增长,因为近五年来有机食品的销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预测?()
A. 目前有机食品的价格远高于普通食品
B. 近五年有机食品销量上升主要是由于政府补贴
C. 未来十年内将会出现更多的健康食品种类
D. 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与普通食品差异不大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论点:未来十年内有机食品销量将大幅增长(预测性结论)
  • 论据:近五年销量稳步上升
  1. 选项分析 B选项最佳,因为:
  • 直接否定了论据的有效性
  • 解释销量上升是政府补贴导致,而非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
  • 切断了过去销量增长与未来预测的联系

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延伸

    • 不要超出论据范围
    • 保持逻辑严密性
  2. 区分否定力度

    • 评估各选项的削弱效果
    • 选择最直接有效的否定方式
  3. 结合具体情境

    • 考虑题目背景
    • 注意特殊条件限制

例题(2015 吉林)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 1000 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六成网友支持延长女性产假至三年,以便更好地照顾宝宝;四成网友表示反对,认为产假太长,会增加企业负担,进而增加女性就业难度,不可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反对者的观点?()
A.企业除追求利润之外,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B.女性产假延长的成本,由财政或社保基金来承担
C.这份调查样本量不够大,不足以代表真正的民意
D.法律应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招聘一定比例的女性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反对者论点:延长产假至三年不可行
  • 反对者论据:
    1. 会增加企业负担
    2. 进而增加女性就业难度
  1. 选项分析 A.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 只是道德层面的观点
  • 没有实质性地削弱论据
  • 不能有效质疑

B. "成本由财政或社保基金承担"

  • 直接否定了"增加企业负担"这个核心论据
  • 切断了"企业负担增加"与"女性就业难度增加"的因果链
  • 最有效地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

C. "调查样本量不够大"

  • 质疑的是支持方的民调数据
  • 与反对者的论据无关
  • 不能削弱反对观点

D. "法律强制规定招聘比例"

  • 是一个解决方案
  • 没有直接否定原有论据
  • 不是最有效的质疑
  1. 答案选择 选择B。因为:
  • 直接否定了反对者的核心论据(企业负担增加)
  • 通过转移成本承担主体,从根本上瓦解了反对者的论证链条
  • 既解决了企业负担问题,也间接消除了女性就业难度增加的担忧
  1. 总结 在削弱论证题目中,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否定核心论据。B选项通过改变成本承担主体,直接否定了"增加企业负担"这个核心论据,从而最有效地质疑了反对者的观点。

例题(2016 河南)小丽一大早到公司,发现自己桌子上有一束玫瑰花,同事小王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是客户张总送的,小丽则认为不可能。但是小王说,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多荒谬,都是真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小王的说法?()
A.小王不可能比小丽更了解张总
B.逻辑推理不一定能得出更多答案
C.张总是公认的浪漫的人
D.小王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小王的论点:玫瑰花是张总送的。
    • 小王的论据: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即张总送花)不管看起来多荒谬,都是真的。(这里小王运用了类似“排除法”的逻辑推理。)
  2. 选项分析

    • A. 小王不可能比小丽更了解张总
      • 这仅是对小王个人能力的质疑,但并不能直接削弱小王的推理过程。了解张总的多少,不影响“排除其他可能性”的逻辑。
    • B. 逻辑推理不一定能得出更多答案
      • 该选项质疑了逻辑推理的有效性,但并没有直接针对小王的核心论据,即“是否真的可以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
    • C. 张总是公认的浪漫的人
      • 这实际上加强了小王的观点,表明张总确实有可能送花,因此不能削弱小王的论点。
    • D. 小王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 该选项直接质疑了小王论据的核心,即小王声称已经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性。如果小王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性,那么他的推理就不成立,剩下的选项(张总送花)也不一定为真。
  3. 答案选择

    • D 是最有效的削弱选项,因为它直接否定了小王的关键论据,即“所有其他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如果小王无法真正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那么他的结论(玫瑰花是张总送的)就不再可靠。
  4. 总结

    • 在削弱论证题目中,最有效的方式通常是直接针对推理的核心论据。选项 D 通过质疑小王是否真的能够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直接削弱了小王的推理基础,因此是最有力的削弱。

答案:D

削弱之四:因果倒置和其他

因果倒置

1. 概念解析

因果倒置是指将论证中的因果关系颠倒过来,从而削弱原有论点。这是削弱因果论证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2. 识别特征
  • 论点中包含明显的因果关系
  • 常见关键词:导致、使得、促进、引起、造成
  • 典型句式:A是B的原因、由于A所以B、A导致B
3. 削弱方法
  1. 直接倒置

    • 将原因和结果对调
    • 证明是结果导致了原因,而非原因导致结果
  2. 证明先后顺序

    • 通过时间顺序证明
    • 结果在原因之前就已存在

例题调查显示,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普遍存在视力下降的问题,因此有专家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是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不少视力正常的青少年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
B. 部分青少年视力下降是由于用眼过度造成的
C. 视力不好的青少年更依赖智能手机的大屏幕
D. 智能手机的辐射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发育

解析

  1. 论点识别
  • 因:过度使用智能手机
  • 果:青少年视力下降
  • 论点: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
  1. 选项分析 A. 提供反例,但削弱力度不够 B. 提供他因,削弱力度较弱 C. 因果倒置:视力不好→更依赖智能手机 D. 支持论点,不具有削弱作用

  2. 答案选择 选C。因为它通过因果倒置,说明可能是视力不好导致更多使用智能手机,而不是使用智能手机导致视力下降。

注意事项

  1. 区分削弱力度

    • 因果倒置 > 另有他因
    • 直接否定 > 部分否定
  2. 避免混淆

    • 注意区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 相关不等于因果
  3. 完整验证

    • 确保倒置后的因果关系合理
    • 检查是否存在逻辑漏洞

例题某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熬夜会导致抑郁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并非所有熬夜的人都会患上抑郁症
B. 抑郁症患者因为睡眠质量差而经常熬夜
C. 熬夜会导致多种身心健康问题
D. 有些抑郁症患者从不熬夜

解析

  1. 论点识别
  • 因:熬夜
  • 果:抑郁症
  • 论点:熬夜导致抑郁症
  1. 选项分析 A. 部分否定,削弱力度不够 B. 因果倒置:抑郁症导致熬夜 C. 加强论点 D. 提供反例,但不够直接

  2. 答案选择 选B。因为它完全颠倒了原有的因果关系,指出可能是抑郁症导致了熬夜,而不是熬夜导致抑郁症。这是最有力的削弱方式。

因果倒置的常见形式

  1. 直接倒置型

    • 明确指出相反的因果关系
    • 例:不是A导致B,而是B导致A
  2. 隐含倒置型

    • 通过描述过程暗示因果倒置
    • 例:由于B的特点,所以才会出现A的情况

例题(2017 年江苏)某专家对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寿命进行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是 85 岁其中超过 90 岁的占多数,还有不少过百岁的,去世时年龄最小的也高达 74 岁。
该专家由此认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能使人长寿。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A.诺贝尔经济学奖只颁给在世的学者,这一颁奖规则对已经长寿的学者极为有利
B.获得诺贝尔奖能带来功成名就的巨大身心愉悦,而愉悦的身心状态可延年益寿
C.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年仅 63 岁就去世了,很遗憾他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D.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者寿命也很长,但他们都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解析

  1. 论点和论据识别
  • 论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能使人长寿
  • 论据:已故获奖者平均寿命85岁,多数超过90岁,最小也有74岁
  1. 可能的削弱方向

a. 否定论点

  • 直接否定获奖与长寿的因果关系
  • 提供反例说明获奖不会导致长寿

b. 拆桥

  • 切断获奖与长寿之间的必然联系
  • 说明两者之间可能只是相关而非因果

c. 否定论据

  • 质疑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 指出数据选择的偏差

d. 因果倒置

  • 颠倒因果关系
  • 说明是长寿导致获奖,而非获奖导致长寿
  1. 选项分析

A. "诺贝尔经济学奖只颁给在世的学者,这一颁奖规则对已经长寿的学者极为有利"

  • 运用了因果倒置方法
  • 说明不是获奖使人长寿,而是必须活得够长才有机会获奖
  • 最有力地削弱了原论点

B. 加强了论点,不具有削弱作用

C. 提供了一个反例,但削弱力度不够

D. 提供了其他情况,但不能有效削弱原论点

  1. 答案选择 选择A。因为它:
  • 通过因果倒置,指出了真实的因果关系
  • 揭示了统计数据中的选择偏差
  • 从根本上否定了"获奖导致长寿"的论点

这道题目最适合用因果倒置的方法来削弱,因为A选项完全颠倒了原有的因果关系,说明是长寿才有机会获奖,而不是获奖导致长寿。这种削弱方式最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