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
1. 题型特征
1.题干和选项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解题思维:
1.先翻译(将题干中逻辑关联词所在句子翻译成用箭头推出的关系)
2.再推理
例:如果一个人在 A 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A 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 A 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无法继续留在这里。从上述叙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解析:
- 先翻译:将题干中逻辑关联词所在句子翻译成用箭头表示的形式。即挑出逻辑关联词所在的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用箭头表示的形式,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如果……那么……”是逻辑关联词,需要知道遇到这个关联词怎么翻译。
- 再推理:翻译完后用推理的方式,找出可以推出的选项。
- 做题时,一般是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规则一:前推后
常见词语:
如果……那么……;
只要……就……;
所有……都……;
如果……那么……;
若……,则……;
只要……,就……;
为了……,一定(必须)……;
所有……,都……;
……是……的充分条件
翻译规则:
- 原命题:如果A,那么B (A -> B)
- 逆否命题:如果不B,那么不A (¬B -> ¬A)
-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原命题为真,其逆否命题也为真
通俗解释:
- 就像"如果考上公务员,那么就能当公职人员"
- 它的逆否命题是"如果不能当公职人员,那么就没考上公务员"
- 这两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真假性也是一样的
- 如果前者为真后者也为真,前者为假后者也为假
注意事项:
- 不要和否命题(如果A,那么不B)混淆
- 不要和逆命题(如果B,那么A)混淆
- 在做题时,善于利用逆否命题帮助推理
例(2015 吉林)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不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就举办演讲比赛。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实际情况我们正举办拔河比赛,则下面哪项必定为真?
Ⅰ.天气晴朗 Ⅱ.风不大 Ⅲ.不举办演讲比赛
A.仅Ⅰ B.仅Ⅱ C.仅Ⅰ,Ⅲ D.Ⅰ,Ⅱ,Ⅲ
解析:
- 先翻译:
-
- 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举办拔河比赛;(天气晴朗 -> 举办拔河比赛)逆否命题:不举办拔河比赛 -> 天气不晴朗
-
-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不举办拔河比赛;(风很大 -> 不举办拔河比赛)逆否命题:举办拔河比赛 -> 风不大
-
- 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就举办演讲比赛。(不举办拔河比赛 -> 举办演讲比赛)逆否命题:不举办演讲 -> 举办拔河
-
- 再推理:
- 根据翻译 1 无法得出天气晴朗的结论
- 根据翻译 2 可以得出风不大的结论
- 根据翻译 3 无法得出不举办演讲比赛的结论
- 答案为 B
注意:只能得出命题和逆否命题相关的结论为真(假),其余的不一定真(假)
例题(2017 河南)某学生考试作弊被学院监考老师发现。
如果老师将此事向学校上报,这个学生会被学校开除;
如果这个学生被开除,学院的年终考核会被一票否决。
如果老师未将此事向学校上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未被一票否决,则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
B.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作弊现象不会愈演愈烈
C.如果该学生被开除,说明老师已将此事向学校上报
D.如果作弊现象愈演愈烈,说明该学生没有被开除
解析
- 先将题意翻译为逻辑表达式
- A:老师将此事向学校上报。
- B:学生被学校开除。
- C:学院的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
- D: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
已知条件如下:
-
A -> B
-
B -> C
-
¬A -> D
-
逐一分析选项:
-
选项A: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未被一票否决,则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将愈演愈烈。即 ¬C -> D。
通过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C -> ¬B -> ¬A,再结合 ¬A -> D,因此 ¬C -> D 成立。
-
选项B:如果学院的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作弊现象不会愈演愈烈。即 C -> ¬D。
这个推论不成立,因为 C 和 D 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
-
选项C:如果该学生被开除,说明老师已将此事向学校上报。即 B -> A。
这个推论不成立,因为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学生被开除。
-
选项D:如果作弊现象愈演愈烈,说明该学生没有被开除。即 D -> ¬B。
由于 ¬A -> D,并不能确定 D 发生时 B 一定不发生,因此这个推论不成立。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必定为真。
答案:A
翻译规则二:后推前
常见词语:
只有……才……;
除非……,否则不……;
不……不……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
翻译规则:
注意是否有“不”字
- 原命题:除非A,否则不B;(¬A -> ¬B)
- 逆否命题:如果B,那么A;(B -> A)
-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原命题为真,其逆否命题也为真
- 原命题:除非A,否则B;(¬A -> B)
- 逆否命题:如果¬B,那么A;(¬B -> A)
-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原命题为真,其逆否命题也为真
通俗解释
- "除非下雨,否则不打伞"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下雨就不打伞,下雨才打伞
- 转换成"如果打伞,那么一定在下雨"也是对的
- 这就是典型的"只有A,才B"的结构
- "除非带伞,否则会淋湿"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带伞就会淋湿
- 转换成"如果不淋湿,那么一定带了伞"也是对的
- 这就是"除非A,否则B"的结构
记住一个简单的规律:
- 当有两个"不"字时(比如"除非A,否则不B"),结论是"要B必须先A"
- 当只有一个"不"字时(比如"除非A,否则B"),结论是"要避免B必须先A"
这种翻译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
- "不努力就不成功" = "要成功必须努力"
- "不学习就会挂科" = "要避免挂科必须学习"
例 (2018 上海)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
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
也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下列哪项?()
A.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就会丧失底线思维
B.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C.领导干部只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严格自律
D.领导干部只要不忘初心,就可以做到严格自律
解析: 0. 定义命题:
- A:具有底线思维
- B:做到严格自律
- C:不忘初心
- D:坚持理想信念
-
命题翻译:
- 命题1: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不能做到严格自律。即 ¬A -> ¬B,等价于 B -> A。
- 命题2: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保持底线思维。即 C -> A。
- 命题3:只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即 D -> C。
-
选项分析:
- 选项A为¬B -> ¬A,逆否命题为A -> B不是已知命题的逆否命题,排除。
- 选项B为 C -> A,符合已知命题,保留。
- 选项C为 D -> B,从已知命题中无法得到,排除。
- 选项D为 C -> B,从已知命题中无法得到,排除。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做到严格自律。
例题(2014 山西)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
A.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B.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C.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
D.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解析
首先明确老王说的原话:“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即 如果今天不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将把老李告上法庭。
现在我们分析每个选项,看看哪一项与上述判断不同。
A. 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这表述可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这实际上是一个等价的反向表达,意味着 如果老王不告上法庭,那么老李今天支付了货款。这个选项与原判断一致。
B. 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这表述可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这与原判断的方向相反,可以理解为 如果今天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告上法庭。这个选项与原判断一致。
C. 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
这表述可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这个选项直接表达了原判断的意思,完全一致。
D. 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这表述可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这与A选项的逻辑表达相同,表示 如果老王不告上法庭,那么老李今天支付了货款。然而,这也与原判断一致。
所以,除了 B选项,其他选项都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和原判断一致的逻辑。 B选项 没有完全相同的逻辑方向,而是反着说,因而其含义与原判断是不同的。
最终答案是:B。
翻译规则三:且和或
常见词语:
且: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或:或者……或者……、……和……至少一个
要么……要么……:……和……只有一个。
“或”的翻译:否 1→1
翻译规则:
且(∧)和或(∨)的翻译规则:
- A且B:表示A和B同时成立(A ∧ B)
- A或B:表示A和B至少有一个成立(A ∨ B)
- 要么A要么B:表示A和B有且仅有一个成立(A ⊕ B)
- "或"的否定:¬(A ∨ B) = ¬A ∧ ¬B
- "且"的否定:¬(A ∧ B) = ¬A ∨ ¬B
示例: 小明既会唱歌又会跳舞。 翻译为:小明会唱歌 ∧ 小明会跳舞
小红要么去北京要么去上海。 翻译为:小红去北京 ⊕ 小红去上海
小张不会唱歌或不会跳舞。 翻译为:¬(小张会唱歌 ∧ 小张会跳舞)
通俗解释:
-
"且"的意思就是两个条件都必须满足,比如:
- "既会唱歌又会跳舞" = 必须两样都会
- "不仅漂亮而且聪明" = 两个优点都具备
-
"或"的意思是至少满足一个条件,比如:
- "会唱歌或会跳舞" = 会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
- "带伞或带雨衣" = 带任何一个防雨的都行
-
"要么...要么..."的意思是只能二选一,比如:
- "要么去北京要么去上海" = 只能去其中一个城市
- "要么学文科要么学理科" = 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
-
当出现"不"字时:
- "不是既会唱歌又会跳舞" = 至少有一个不会
- "不是会唱歌或会跳舞" = 两个都不会
例题(2014 吉林)或者被告是有罪的,或者他是疯子;
如果他有罪,则他应当被处死;
如果他是疯子,则他应该永远接受住院,
如果证据不够有力,则被告不应该被处死。
现知,证据不够有力,那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推知()。
A.被告应该被处死
B.被告是有罪的
C.被告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
D.被告既无罪又不是疯子
解析:
已知条件翻译为逻辑表达式如下:
- 或者被告是有罪的,或者他是疯子。(表示为:有罪 ∨ 疯子)
- 如果被告有罪,则他应当被处死。(表示为:有罪 → 处死)
- 如果被告是疯子,则他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表示为:疯子 → 住院)
- 如果证据不够有力,则被告不应该被处死。(表示为:¬有力证据 → ¬处死)
- 现知,证据不够有力。(表示为:¬有力证据)
现在我们从条件5(¬有力证据)开始推理:
根据条件4(¬有力证据 → ¬处死),既然证据不够有力(¬有力证据),可以推知被告不应该被处死(¬处死)。
根据条件2(有罪 → 处死),如果被告有罪,则他应当被处死。但我们已推知被告不应该被处死(¬处死),所以可以推知被告没有罪(¬有罪)。
根据条件1(有罪 ∨ 疯子),既然被告没有罪(¬有罪),那么被告一定是疯子。
根据条件3(疯子 → 住院),如果被告是疯子,则他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因此,可以推知被告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C. 被告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
例题 (2012 国考)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
(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
(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A.小孙不教俄语
B.小钱教德语
C.小周教英语
D.小赵不教法语
解析:
首先翻译条件为逻辑表达式:
- 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表示为:钱教德 → ¬孙教俄)
- 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表示为:李教德 ∨ 钱教德)
- 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表示为:¬孙教俄 → ¬赵教法)
- 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表示为:赵教法 ∨ ¬周教英)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选项,使得根据条件可以推导出“小李教德语”。
然后逐一分析选项:
A. 小孙不教俄语
- 根据条件1(钱教德 → ¬孙教俄),如果小孙不教俄语,这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小钱是否教德语。
- 根据条件3(¬孙教俄 → ¬赵教法),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 根据条件4(赵教法 ∨ ¬周教英),如果小赵不教法语,那么小周不教英语。
- 但是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小李教德语。
B. 小钱教德语
- 根据条件1(钱教德 → ¬孙教俄),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
- 根据条件3(¬孙教俄 → ¬赵教法),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 根据条件4(赵教法 ∨ ¬周教英),如果小赵不教法语,那么小周不教英语。
- 这些信息也不能直接推导出小李教德语,反而可能暗示小钱教德语,与选项矛盾。
C. 小周教英语
- 根据条件4(赵教法 ∨ ¬周教英),如果小周教英语,那么小赵教法语。
- 根据条件3(¬孙教俄 → ¬赵教法),如果小赵教法语,那么小孙教俄语。
- 根据条件1(钱教德 → ¬孙教俄),如果小孙教俄语,那么小钱不教德语。
- 根据条件2(李教德 ∨ 钱教德),如果小钱不教德语,那么小李教德语。
因此,选项C可以推导出“小李教德语”。
D. 小赵不教法语
- 根据条件4(赵教法 ∨ ¬周教英),如果小赵不教法语,那么小周不教英语。
- 根据条件3(¬孙教俄 → ¬赵教法),如果小赵不教法语,那么小孙教俄语。
- 根据条件1(钱教德 → ¬孙教俄),如果小孙教俄语,那么小钱不教德语。
- 根据条件2(李教德 ∨ 钱教德),如果小钱不教德语,那么小李教德语。
虽然选项D也可以推导出“小李教德语”,但它是通过否定小赵教法语来间接推导的,而选项C直接通过小周教英语推导,路径更直接。因此,选项C是最合适的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C. 小周教英语。
翻译规则四:德摩根定律
(1)¬(A 且 B)=¬A 或¬B
(2)¬(A 或 B)=¬A 且¬B
通俗解释:
- 否定"且"关系时:
- "不是(A和B都成立)"等价于"A不成立或B不成立"
- 例如:"不是(这个商品既便宜又好用)"等价于"要么不便宜,要么不好用"
- 再如:"不是(这家店既有折扣又有赠品)"等价于"要么没有折扣,要么没有赠品"
- 否定"或"关系时:
- "不是(A或B至少一个成立)"等价于"A和B都不成立"
- 例如:"不是(这个商品便宜或实用)"等价于"这个商品既不便宜也不实用"
- 再如:"不是(这家店有折扣或有赠品)"等价于"这家店既没有折扣也没有赠品"
例(2017 广州)只要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就会陷入“资产荒”。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银行没有陷入“资产荒”,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或者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B.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并且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C.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出现不足,或者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D.至少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
解析:
我们先将题目中的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并进行逐步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命题是:
“只要企业信用风险上升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就会陷入‘资产荒’。”
用符号表示:
- A: 企业信用风险上升
- B: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 C: 银行陷入“资产荒”
命题可以表示为:
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
根据德摩根定律, 可以表示为:
所以,上述逆否命题可以写成: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银行没有陷入“资产荒”,即 为真。根据逆否命题,可以得出:
接下来,我们分析选项:
A. 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或者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这与我们推导出的结论完全一致,因此 A 选项一定为真。
B. 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并且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这个选项是 的一个特例,但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因此不能确定为真。
C. 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出现不足,或者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但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
这个选项是 的部分可能性,但不是完整的可能性,因此不能确定为真。
D. 至少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
这个选项只是 的部分可能性,但不能确定为真。
综上所述,唯一一定为真的选项是 A。
最终答案是:A. 企业信用风险没有上升或者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出现不足。